撰稿/金艷蓉 Formatted Article/雜誌文章
ENVIRONMENTAL HORMONE
最近有兩條新聞讓人驚悚,一條是飲食中大量的鎘可能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,另一條是胎兒出生前在子宮内暴露於雙酚A的環境中,與年輕女孩行爲和情緒的異常有關聯。鎘和雙酚A,這兩種化學物質牽扯出一個近年常被提到的名詞:環境荷爾蒙(Environmen¬tal Hormone),也被稱爲環境激素(Environmental Endo-crine)。荷爾蒙大家都知道,可環境荷爾蒙,相信很多人感到陌生。它其實和我們人體分泌的天然荷爾蒙很相像,可一旦您了解了這種化學物質的危害時,可能會不寒而慄,因爲,它們幾乎已經全面入侵了我們的生活。
化妝品、沐浴露、洗髮劑護髮素、洗潔精、蔬菜瓜果、肉類、各類加工食品,甚至衣服等,如果說這些東西裏面都存在著環境荷爾蒙,您相信嗎?相信很多人不願意相信,可殘酷的事實證明,環境荷爾蒙已如水銀瀉地般的無孔不入了。
1996年《波士頓環境》報記者 D. Dumanoski 所著的《Our Stolen Future》一書中首先提出了環境中潛在著內分泌干擾物質(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¬icals)。從那時起,環境荷爾蒙引起了各國政府與國際學術界的普遍重視,有關環境荷爾蒙對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危害,科學研究一直在進行中。可是,全球環境污染的狀況並沒有改善,事實上污染仍在繼續蔓延中。去年夏天臺灣爆出的塑化劑事件,當時的震驚至今仍令人心有餘悸,而中國大陸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時有所聞。不久前臺灣民衆抗議政府批准美國牛肉入口,公衆始知原來美國牛肉也含有瘦肉精。
那環境荷爾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物質,它對人類以至各類生物會有怎樣的危害呢?其實,這是一類由人工合成的特定種類化學物質,存在於我們周圍的環境中。這類化合物可以模擬生物體内的天然荷爾蒙,與體内的荷爾蒙受體結合,引致内分泌失調,進而阻礙生殖和發育等機能,甚至引發惡性腫瘤與生物絕種的危害。曾有報道,一種船舶底部的抗生物附著的塗料有機錫,正累積於海洋生態環境中,已造成部分牡蠣等貝類生物的性別錯亂。連海洋里的牡蠣都無處可逃,人類同樣無法逃離環境荷爾蒙的包圍。
其實環境荷爾蒙是個大概念,若要分辨我們周圍的化合物中是否存在這種物質,頗有撲朔迷離的感覺。因爲,各類化合物充塞著我們的日常生活。環境中,如工業污染排放的甲基汞、焚燒垃圾產生的二惡英。日常生活用品中,塑料容器的聚氯乙烯;開水倒入塑料奶瓶,其聚碳酸酯就會溶出雙酚A;90%公仔面碗採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;各類洗滌劑中的有機苯酚類。其他尚有殺蟲劑、房屋裝修材料、農藥、禽畜類的飼料等,無不遭遇環境荷爾蒙的入侵。
對環境荷爾蒙的管控有賴政府正視、修法和執法,但人類也應反思,經濟發展以至對舒適生活的無止境的追求,是否符合環境和生態的可持續性。而一個現代都市人如果對這種看不見的化合物毫無警覺,那就幾乎暴露在環境荷爾蒙的危害中。試想,人類爲了發展而犧牲整個生態環境,個人爲了貪圖生活的舒適而犧牲自己的健康,是否值得?想起不久前讀到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吳家誠教授撰寫的書,直截了當就叫《毒物專家絕不買的黑心商品》,書裏告訴我們認識生活中的化學毒物對健康有多麽重要。回歸生活的本質,建立簡單生活的理念,也許這就是遠離環境荷爾蒙的唯一方法。科學家發現,儘管鎘存在於食物中,但進食充足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的女性,得其抗氧化的功效,或許能夠預防乳腺癌。